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 >> 党员风采 |
“非凡十年·党员故事”——农工党党员于滨:踏浪前行风正劲 不负韶华争朝夕 |
来源: 编辑:天津农工党 2022-12-26 |
![]()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之贫富,国之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十年一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如期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一伟大成就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再一次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这场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宏伟篇章。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这十年,我有幸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奋战在甘南藏区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与甘南藏地结下三年帮扶情缘,所见所闻所想令我终生难忘。 青藏高原静谧、庄严、广博,仿佛亘古不变,令人无限神往,回想起初来甘肃省合作市,和其他帮扶干部一样,经历过高原反应和物资缺乏,生过病、想过家、流过泪。三年之后,看到藏区贫困村庄建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看到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朗朗读书,在美丽的校园尽情奔跑;看到我资助的困难家庭脱贫致富,贫困学子学业有成;看到天津援建项目被群众肯定,被媒体报道……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被打上幸福的烙印。 2009年我加入了农工党,从入党时的懵懵懂懂,到如今成长为区工委主要负责人,农工党的事业已经成为我人生轨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与我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入党之前,我担任天津市红桥区发改委副主任,对民主党派、对统一战线并不太了解,一心只想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后来,有幸得到中共红桥区委的关心支持,经过一番了解和慎重思考,我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入党之后,和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一起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一起开展调查研究、一起参与社会服务,我逐渐有了归属感和使命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履职实践活动,我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视野都有了极大提升和拓展,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对农工党党史、统一战线史的深入学习,让我对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了更深切的认同,坚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心,也为我日后义无反顾奔赴甘南藏区,帮助藏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我想,这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组织所带来的感召力吧。 ![]() 2016年,天津市选拔新一批援藏干部,参加对口支援甘肃藏区工作。红桥区有三个名额,区委会组织部召集二十多位符合条件的处级干部进行动员,我是唯一一位民主党派干部。甘南藏区条件比较艰苦,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而且要求一干就是三年,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理想信念、工作能力的考验。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再苦再难的工作,我作为农工党党员同样要努力去完成。在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之后,我怀着坚定的心,第一个向组织递交了援藏申请书。经过层层选拔,7月底我循梦而行,向阳而生,胸怀决战脱贫攻坚伟大战役的信念踏上青藏高原,挂职甘南藏族自治州发改委副主任、天津援甘前方总指挥部项目组组长,负责甘南州8县市和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对口支援项目。 三年间,我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对口支援大业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把内地先进的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理念带到藏区。说实话,真干是真累啊,但真干是真变样!我带领项目组成员,发扬“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的战斗精神,在高原山路中穿梭,在悬崖峭壁间前行,不怕风雪阻挠,无惧伤病袭扰。我们走遍甘肃藏区9县市5.2万平方公里土地,深入数百个村镇、学校、医院、企业、合作社……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推动适宜当地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促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提供坚实支撑。2019年末,甘肃藏区提前一年脱贫摘帽,群众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屋。尤其是牧民,告别了千百年的游牧生活,在定居点安置下来,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天津援建的碌曲县尕秀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很好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全国旅游推动扶贫的示范项目,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我也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干部。 ![]() 工作以外,只要藏区人民有困难,我不分分内分外,力所能及必施以援手。临潭县中寨村的鲁锁财本是家中的顶梁柱,因事故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十多年,妻子一人打工养家,三个女儿面临辍学,在村里人眼中,这个家庭毫无希望。得知老鲁家的遭遇,我火速联系天津权威的骨科专家会诊,帮助筹措费用,安排老鲁到天津实施双侧股骨头置换手术。除夕前两天是我母亲81岁生日,我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回津过年,而是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将成功接受手术的老鲁连夜送回家中,老鲁的家人和村民们感动万分,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庄。老鲁很快康复并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几个月后,当老鲁扛着一麻袋自家种的土豆,坐长途汽车赶到百里之外我工作的合作市向我表示感谢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意义所在。后来,我长期资助老鲁的大女儿上学,在我的带动下红桥区政协提案委的委员们资助了老鲁的二女儿,三女儿也享受到了天津援甘的助学政策,如今老鲁的三个女儿都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他们一家早已是摆脱贫困的小康之家。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奋斗便有了动力和方向;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前进便有了目标和勇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就是对人生梦想的有力回馈,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益贡献。犹记踏上青藏高原之初,玛曲县政府大厅那块由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的牌匾——“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志在有所作为,工作争创一流”,这是指引我拼搏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行动指南。 三年间,我将援藏干部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传递下去,践行了我作为农工党党员“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政治宣言!2019年8月1日,踏上归家之路,我选取了一些在甘南乡村拍摄的人物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如下:“想起百年前的国人老照片,大多木讷、虚弱。如今的国人,即便在相对贫困地区,百姓不论老幼,大多自信、祥和、健康、阳光!中国的脱贫攻坚举世瞩目,成功在望,能亲身参与其中,我倍感荣幸和自豪!” (作者:于滨系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副主席,东丽区统计局局长,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常委、东丽区工委主委) |
|